咨询电话: 029-85385207
关闭窗口】【打印

一组镜头,感受习近平的劳动本色

日期: 2020-05-08 00:00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阐释劳动的意义。他崇敬劳模,也热爱劳动。从陕北高原打坝淤地,到福建宁德清淤修渠;从梁家河一个大队知青,到成为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始终保持劳动本色。

在"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一起感受习近平实干兴邦的劳动情怀。

打坝淤地 “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这是1973年上山下乡时期,习近平(左二)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图片来源:新华社

1969年冬天,习近平和其他两万多名知青一起,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开始了在陕北高原7年的知青生涯。在这里,他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和陕北的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来自城市的他不仅很快过了“劳动关”,还成了“最壮的劳动力”。

村民们用“吃苦耐劳”来形容习近平。在他们的印象中,习近平经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冰水里干活,当时社员都评价他是“好后生”。

扛200斤麦子 十里山路不换肩

2003年,习近平接受央视《东方之子》专访时,回忆了在延安插队的那段岁月:“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几乎没有歇着。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还要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因为我那时候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我不换肩的。”

清淤修渠 跋山涉水走遍穷困之地

1988年6月,习近平到任福建宁德。在那里,他依然坚持劳动不忘本的良好习惯。

这是1989年7月,寿宁县下党乡发生灾情时,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带领地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头戴草帽,肩搭毛巾,顶着炎炎烈日,在崎岖山路上跋涉2个多小时,深入到乡政府所在的下党村。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把锄头扛在肩上,笑容可掬,意气风发,大步走在田埂上……这是1989年12月2日,时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带领地直机关千余名干部到宁德县南漈水利工地参加清沟排障修整水渠劳动。这是他当年一点一滴为福建发展腾飞打下坚实基础的生动写照。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是1995年12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前排左一)在闽侯参加闽江下游防洪堤加固工程的劳动。



图片来源:新华社

保持劳动本色 与人民同劳动

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后,习近平依然不改劳动本色,始终尊重劳动者,注重在劳动中与人民增强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国内考察调研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所到之处,留下了很多他与人民一同劳动的温暖记忆。

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赣部队。这是2月2日,习近平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给乡亲们拜年,同村民一起打糍粑。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8年2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都市等地考察。这是2月12日,习近平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考察时,同居民群众一起炸酥肉、磨豆花。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在湖北考察。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来到紧邻三峡大坝的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了解这个移民村的变迁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情况。这是习近平接过村民洗衣用的棒槌,俯下身试着捶打了几下衣服。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9年4月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来到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习近平同大家一起植树。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来到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这是19日下午,习近平在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同村民李发顺一家制作当地节日传统食品大米粑粑。



图片来源:新华社

熟悉的姿态

不变的情怀

扛起铁锹的习近平总书记

一看就是干活的“老把式”!

一把锄头映初心

一支铁锹培新土

总书记身体力行的实践

激励着无数真实、朴实且平凡的追梦者

以劳动开创未来

用奋斗实现梦想